《RTT和HTTPS,哪种延迟更有参考价值?》
#技术杂谈 #延迟 #RTT #HTTPS #时延 #mihomo

很多人在纠结 Mihomo核心 #统一延迟 是否☑️ 时,常面临两种观点:有人坚持 RTT 延迟测试"自欺欺人",有人推崇 RTT 作为首选指标。
✍️全文省流:
在2025年,选RTT/统一延迟未尝不可!
但若回到2019年之前,那就HTTP(S)延迟



1️⃣ RTT vs HTTPS延迟的区别
往期推文 👈



2️⃣ 为什么说RTT在今天更有参考价值?
❶ 连接复用技术普及
➤ HTTP Keep-Alive 已成为标准配置
➤ HTTP/2 和 HTTP/3 支持多路复用,标志着网络瓶颈从"建立连接的耗时"转移到了"往返延迟RTT"❗️
➤ TLS 1.3 优化(从2-RTT减至1-RTT,支持0-RTT恢复)

🔰根据 HTTP Archive 对近3000万个网站样本的统计,早在2023年支持HTTP/2的网站就已超过70%

❷ 实测验证
➤ 在已建立连接后,无论是主文档(document)、图片,还是其他放置在CDN的素材,加载时间都更接近RTT值❗️
➤ 经测试ChatGPT、谷歌、v2ex等网站的素材加载均如此。



3️⃣ 实用结论
❶ 初次访问🟡:完整HTTPS延迟更有参考价值

🔰此类访问示例:
打开
aaa.com 后立即舍弃,然后访问 bbb.com 后立即舍弃,继续 ccc.com ……
周而复始,永不重样!但脱离了正常场景


❷ 持续访问🟢:RTT最关键,特别对于:
➤ 重复访问的网站及子页面
➤ 使用HTTP/2或HTTP/3的现代网站 (今天的绝大多数❗️
➤ 使用CDN的网站
➤ 交互式App(如社交媒体、音视频/会议、游戏等)

🔰此类访问示例:
¹ 利用 DoH、DoH3、DoQ 等协议查询 DNS。
² 打开
telegram.org 后,点击二级页面 FAQ,然后转去 Moderation 继续浏览。
³ 在 TG群、Reddit、V2ex等灌水,在 YouTube、TikTok、网飞等刷视频,在谷歌、必应、ChatGPT等获取资讯


在2025年还在固守成见——认定RTT是”自欺欺人“。对此,你怎么看?
统一延迟:勾不勾?.jpg
158.4 KB
日趋主流的HTTP2和HTTP3.png
388.6 KB
 
 
Back to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