由TG散户群体自发形成的测速社区。专注*用户测*的体验:单线程表现、三网/国际区域表现、实际延迟&稳定性等综合评定。
➤专线入口天梯表: https://www.haitunt.org

欢迎所有 用户👨🏻‍💻 和 机场主🕋 投稿,共建透明、客观、更反映用户实际体验的评测生态。
➤投稿: @HaitunSubmit_bot
➤(若有)可能的撤稿事项,仅受理*原投稿人*。

讨论群: @haitunspeed
频道: @haitun_channel
#深联十三太保 再见, #前海四杰 你好!
《对AS135061 深圳前海IXP的观察

#技术杂谈

今日, #原唯云四杰 新换了 #深圳前海IXP 的BGP。从目前本频道掌握的信息来看,梳理如下几个常见疑问和可能的答案:

1️⃣ 深圳前海IXP是什么?
四大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(IXP)之一,属于2019年以来国家级战略“东数西算”配套设施,致力改善区内跨网及东/西部之间的网络性能

新IXP分布:深圳前海、宁夏中卫、浙江杭州、上海临港。
✍️ 如前海已接入电、联、移、广四大运营商,华为、阿里、腾讯等大厂云,以及部分二级运营商和IaaS。


2️⃣ 新型IXP相对于旧的16个NAP有何优势?
❶ 提升跨运营商/IDC的网间互通性能。

✍️ 例如,杭州电信到杭州移动曾经跳数较多(杭电 -> 沪电 -> 上海NAP -> 沪移 -> 杭移),导致跨网时延居高不下。而IXP可实现在杭州本地互联,显著降低延迟。

❷ 改善远距离尤其东/西部间的网络性能。

✍️ 如宁夏-北京,从原本35ms(西安NAP)大幅降低至20ms(中卫IXP)。此外,中卫IXP周边大区也可从中获益。


3️⃣ 一个自然而然的问题,新型IXP入口的疗效究竟如何?
不看纸面,看疗效。本频道借助 #乌鲁木齐电信 后端对延迟进行测试。

该观测点的优势:
❶ 首先它是电信,契合AS135061的电/联双组网;
❷ 相对深圳,既符合远距离,也归属IXP重点优化的西部;
❸ 乌鲁木齐—宁夏IXP—深圳IXP,较之“乌市—西安NAP—广州NAP—深圳”的传统路由基本不新增绕路。
遗憾的是,我们 🚫
未找到🚫
前海IXP相对于深圳联通具有时延优势
的证据❗️
✍️#库洛米 (深IXP) 对比 #YTOO (深联) 的🇭🇰🇸🇬,延迟🈚显著优化;反倒略逊YTOO一筹,着实出乎意料!


4️⃣ 补充
10月1日
据成都电+联、广州移动、湖北移动、广西电+移的测试,丢包、掉速严重。
☢️ 晚高峰和闲时差异巨大:深圳/广州电信
带宽与延迟稳定:珠海/佛山联通,及走 #无锡Pub云 的上海、浙江。

有趣的是,以成都为例: ❶奶昔强改host到
入口后大幅改善。❷IMM的前海跨省性能,属四杰里唯一较安好的。

总之,IXP跨区跨网仍不完美,建议谨慎决定❗️
✍️ 其他区域体验,欢迎留言补充

#唯云四杰  #新疆电信  #深圳前海IXP
新疆电信-库洛米-前海IXP.jpg
274.3 KB
新疆电信-奶昔.jpg
734.4 KB
新疆电信-IMM.jpg
615.2 KB
新疆电信-Amy.jpg
503 KB
新疆电信-库洛米.jpg
349.7 KB
新疆电信-YTOO.jpg
488 KB
图例.png
232.4 KB
#技术杂谈
针对一些意见的回应:

1️⃣ 大、小包是指什么?
大小包的称呼是取自TG圈一种通俗化的说法,而非我们原创。严格来说,小包 指小尺寸的数据请求,大包 指较大的数据请求。


2️⃣ 数据请求多大算大,多小算小?
首先,我们不是基于“先验”来定义,而是基于各机场的实际表现进行“后验”概括。从之前的图来看,部分机场香港节点在2MB和5MB之间存在跳跃,那么姑且概括2MB及以下为小包,5MB及以上为大包。这仅仅是便于描述的概括。


3️⃣ 有无可能所谓“阴阳分流”指的是传输段,而不是落地?
确有可能。事实上,有关阴阳分流,暂可从大家集思广益中梳理如下可能:

Github CDN优化策略
。这点首先排除。从基于相同控制变量的实测来看,部分机场有延迟跳跃,而与此同时的另2个(对照组)机场却无延迟跳跃。假如Github CDN有优化策略,那么没理由针对不同机场呈
歧视性差异

📝注1:DNS均套香港IP的ECS,只会就近连🇸🇬CDN。
📝注2:Github在亚太仅有🇯🇵🇰🇷🇸🇬三处CDNs,但香港至日(韩) RTT约52ms(76ms),都远大于阴阳25ms剪刀差。

国内段路由在测试时存在变化
。该可能性也可以排除,因控制变量包括同一软路由和宽带、深联入口、测试在短时间内一次完成。测试的网络环境既非广电宽带,也非二级运营商,且维持相同控制变量。

❸ 落地存在分流。这是最具争议的一种可能性,起源于坊间关于Jinx的传言及讨论。今日,我们又利用同处新加坡的VPS自建网盘实测,
虽不能彻底排除这一可能性,但其发生的概率应当降低
。理由是:我们通过测试自建VPS网盘的延迟,不论数据包尺寸,#原唯云四杰#TKV 延迟均在145ms左右且IP均为同一落地IP——该延迟接近阴阳线路的“小包”延迟155ms,但高于阴阳线路的“大包”(或白名单)延迟130ms。

❹ 跨境线路的分流,或许是最大的可能性!可能的解释是:小包被路由到一条成本占优的链路连通落地,可能经过更多中间节点,因此延迟更高;大包则被路由到一条延迟较低(但成本不占优)的链路。


4️⃣ 再谈阴阳分流对用户和商家的影响。
如果可能性❹是成立的,就有必要从三方面来谈:

👥 用户体验

由于小数据请求场景中,网络性能要求不高,如常规网页场景,通常50ms内的
延迟差
都不易察觉。而流媒体场景,传输性能的敏感度更高(如YouTube娱乐分就与RTT延迟
负相关
),则适合走“大包”链路确保低延迟。其他场景就看商家的
白名单
如何设置了。

💼 商家成本

据Akamai统计,Smaller Packet(小包)虽单个包小,但累积量大,占全球70%以上流量。将小包流量通过较为经济的高延迟链路传输,节省带宽成本;而将大包通过低延迟、高成本链路,确保传输质量。这在运营成本上,也合乎情理。

💰 产品售价

阴阳分流的短板似乎不多,但好处呢?有助于在成本、售价和用户体验三者之间找到 #
平衡点

如果商家在削减自身成本的基础上,
进一步让利给用户,将售价定在甜点区
(如专线 ≤0.2元/GB),那必定喜闻乐见。例如回应过此事的机场/频道,就不失为一家在三者之间取得较好平衡的例子,也是值得推荐的。
#原唯云四杰 #奶昔 #库洛米 #IMM #花云 #咸鱼加速器 #TKV #阴阳分流 #香港 #广港 #技术杂谈

1️⃣ 我们尝试厘清究竟是Jinx的阴阳分流策略,还是奶昔自己的策略。遗憾得知,不管是Jinx还是Eons落地节点,都存在阴阳分流。

2️⃣ 意外发现,TKV也*可能*存在大小包的阴阳分流。

控制变量:
❶ 同一个网络环境(含运营商+Openwrt+Openclash+深联入口机场)排除软硬件和国内线路干扰。
❷ 相似的时间段:排除时段干扰。除此,每次对同一机场节点连续、每隔2秒一轮curl,且每轮都逐个curl不同大小包,以此循环100轮。
❸ Curl同一网站即Github的🇸🇬CDN:排除机场对流媒体(或其他正常分流需求)的识别干扰。

对照组:
❶ 符合常理的机场相应区域节点

FAQ:
❶ 这个图是什么?
这是折线图。
横轴:包大小(Packet Size),由小至大依次是:512KB、1M、2M、5M、10M、25M。
纵轴:利用节点访问Github的HTTP延迟
图中的每一条线,代表某个机场的某个节点

❷ 这个图怎么看?
理论上,如果没有阴阳分流策略,不论数据包文件有多大,从客户端发出请求到接收到第一个字节响应的时间(Start Transfer Time)都应当趋同。
#️⃣ 例如 #FlowerCloud#NexusCloud (咸鱼加速器) 的延迟近乎一根水平线,这才是正常情况。
反之,如果数据包大小能够改变延迟表现,那就意味着存在“大小包分流”。
#️⃣ 例如,图中 #Nexitally#Kuromis#IMM#TKV 都在2MB与5MB之间存在“延迟跳跃”(约25ms断层),那么就有理由怀疑,2MB及以下、5MB及以上走的实际链路是不同的。否则,不会出现这种反常情况。


❸ 只要用起来顺手,阴阳分流又能奈我何?
首先,2MB的数据包在网页浏览中已经不算小了,哪怕图片素材很少的谷歌搜索页面都在2~10MB左右。

然后,可以想象一个场景:如果一个页面是2MB,下一个页面是5MB甚至更高,那么浏览时因自动触发的阴阳分流,*可能*导致访问网站的IP反复横跳——此时,轻则触发部分网站的验证码;重则导致账号被封❗️

#️⃣ 这在访问 #OpenAI #ChatGPT #Claude #Twitter 等高风控网站时,*可能*非常危险☠️
1阴阳分流:原唯云四杰区分Jinx和Eons节点.png
273.4 KB
2阴阳分流:加入TKV.png
273 KB
#技术杂谈 #原唯云四杰 🇭🇰可能真实存在“大包、小包走阴阳线路”的分流策略

近日,TG圈逐渐有人怀疑并讨论 #原唯云四杰 的大/小包走不同分流策略。对此,我们利用Github的ping链接(无头文件,记为404B)以及从512KB到25MB不等的多种包大小进行了实测。
#复刻思路:
curl -o /dev/null -s -w $GITHUB不同大小的文件
#循环100次,记录 %{time_starttransfer} 延迟

省流剧透:情况可能属实!


根据延迟(Latency)结果初步推测,imm、kuromis、nexitally三家机场在处理不同大小的数据包时,可能采用了不同的网络线路。具体来说,5MB及以上的大包延迟明显不同于404B、512KB、1MB和2MB的小包延迟,显示出大包和小包的延迟分布存在显著差异。这可能表明三家机场在处理大包时,采用了B线路,而小包则走A线路。
一种猜测:
A线路:原为唯一入口至Jinx落地,现为深联入口至Jinx落地(或许还有其他答案)
B线路:原为唯一入口至
落地,现为深联入口至
落地。


可以肯定的是,A线路在香港的延迟优化上表现的确出色,但在国际互联(peering)方面表现却较差,这导致A线路至Github🇸🇬CDN的小包延迟高(中位数155ms),与B线路相差约25ms。这可能就是为了顶级香港延迟而产生的代价吧!
乍一看反直觉,但实际原因可能是:Jinx本身规模小,没能力谈到对等互联,所以跨网都以流量计费,这样不得不换peering好但物美价廉的其他落地去分流大包。

或许又有人疑问:直接用物美价廉、peering好的落地做全局转发岂不更好?其动机包括:
❶ Peering不好,不代表它
🇭🇰大内网延迟
不好【类比 电信163家宽】;
❷ Ak的peering更好,但你又愿意
付多少溢价
买落地是它的机场呢【类比 移动家宽】


那么问题来了:你更愿意选纸面延迟优秀(小胜2ms RTT)但国际互联实际较差的 #局域网香港 ,还是纸面延迟良好且国际互联优秀(领先25ms)的 #水桶香港 呢?❗️

此外,原唯云四杰或将陆续更换BGP。这带来一个新的思考:纵使国内段BGP进一步压低1.3ms的延迟(以唯云对深联的优势为例),这与国际互联损失的25ms相比,似乎杯水车薪?

若非此次入口更换风波,这一问题或许不会引发关注。正如那句话所言:“只有潮水退去,才能看出谁在裸泳。“
大小包延迟对比:原唯云和其他机场.png
175.1 KB
#技术杂谈 #香港 #广港 #深港 #广港专线 #唯云 #唯一 #唯一入口 #唯云四杰 #深圳联通 #奶昔 #IMM #花云 #西数 #TKV #咸鱼加速器 #咸鱼 #西部数据

近日,随着 #原唯云四杰 入口更换为深圳联通,🇭🇰节点的延迟表现及稳定性备受质疑。

我们今日下午16:36~18:00之间测试了部分 #深联十三太保 ,将结论汇总如下:

1️⃣ 最受关注的问题:奶昔(乃至唯云四杰)延迟及稳定性倒退多少?
对比奶昔的9月2日和8月10日结果可知,更换深圳联通后:
❶ RTT延迟+1.3ms
❷ HTTP延迟+6ms
❸ 期望SLA从99%降至98%,但依然是今日所测机场中的最高水准!
❹ 最后是一个坏消息:可惜 #普通节点 走大包的带宽有问题,例如在西南,油管娱乐跑分仅5W(本地理论上限为65W)‼️加钱上 #Premium节点 则不受影响 #Premium节点 跨省也有影响,只是程度轻‼️


2️⃣ 原唯云四杰的表现放在今天,究竟如何?
这个问题很难回答。
❶ 按RTT延迟排序,由快至慢:imm、花云、咸鱼、西数、奶昔、TKV、YTOO

❷ 按HTTP延迟排序,由快至慢:imm、花云、奶昔、咸鱼、西数[估]、TKV、YTOO

❸ 按抖动排序,由优至劣:咸鱼、TKV、花云、西数、imm、奶昔、YTOO

❹ 按
期望SLA
排序:
98%:奶昔*、TKV**
97%:花云、咸鱼加速器
96%:Imm、西部数据
...
92%:YTOO***

* 奶昔的非Premium节点,如果走大包,带宽明显低于其他机场,可能是跨省策略有问题
** TKV根据我们半个月前测试,日间虽很猛,但晚高峰有明显倒退,约降3~5%
*** YTOO今日表现属实令人意外
Fig_深圳联通&唯云99.png
599.1 KB
Fig_深圳联通&唯云98.png
616.3 KB
Fig_深圳联通&唯云97.png
652.5 KB
Fig_深圳联通&唯云96.png
654 KB
Fig_深圳联通&唯云95.png
647.2 KB
Fig_深圳联通&唯云93.png
653.3 KB
Fig_深圳联通&唯云92.png
651.4 KB
 
 
Back to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