由TG散户群体自发形成的测速社区。专注*用户测*的体验:单线程表现、三网/国际区域表现、实际延迟&稳定性等综合评定。
➤专线入口天梯表: https://www.haitunt.org

欢迎所有 用户👨🏻‍💻 和 机场主🕋 投稿,共建透明、客观、更反映用户实际体验的评测生态。
➤投稿: @HaitunSubmit_bot
➤(若有)可能的撤稿事项,仅受理*原投稿人*。

讨论群: @haitunspeed
频道: @haitun_channel
海豚机场测评|用户侧体验|测速频道
对比ss-trojan刷网页的真实耗时.png
《SS / Trojan 刷网页的实际延迟对比:下篇》

可能有人想问 v2ex.com 不是有挂 Cloudflare CDN?难道CDN不能改善加载耗时吗?

3️⃣ 访问挂载 CDN 的网站,其 #动态文件 的加载延迟依然对「用户侧耗时」拖后腿,属于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例如 v2ex,其静态文件(CSS、部分图片)可通过 CF 全球/就近分发,但动态内容(帖子、评论等)则必须从美国 #建站鸡 拉取。

#动态文件 链路:🇺🇸源服务器 ➜节点 ➜你家,越接近 “直线” 就越快。
#静态文件 链路:🌎临近CDN ➜节点 ➜你家,就近分发。

再回头看图,就不难理解为何从快到慢依次是 🇺🇸🇯🇵🇭🇰🇩🇪🇺🇸节点对 #美国鸡 有东道主优势。


4️⃣ 那么,所有的 CDN 都无法扭转东道主优势吗?
答案:未必,要看网站类型。例如 #油管 (某种程度上) 、#网飞 等以分发静态视频为主的网站,其体验又主要由 CDN 决定。

甚至,谷歌、微软 对高优先级的 #搜索 业务,会采用高成本的全球分布式前端技术+全球私有骨干网,无论用哪里的节点都快!

不过,前面提到的视频站,也有反例

例如 XVi*、xHam* 等虽然挂 CDN,但未对太多视频上云(成本考量),所以仍要从 🇪🇺源服务器 拉取;P*Hub 也要从 🇺🇸源服务器 拉取。此时,因地制宜地用当地节点观影,首帧延迟、起速都更有优势。

反例之外,还有反转

#YouTube 虽挂 CDN,且对视频资源上云,但每个 CDN 的视频缓存有着明显的「地域偏好」。或许有人已注意到,
➤ 用 🇭🇰🇸🇬 加载「简中+部分繁中」视频很快,RTT < 25ms 也轻松跑 100w 娱乐分;但加载欧美视频,因要从🇺🇸🇪🇺服务器拉取,又变得很慢,娱乐分咔咔掉。毕竟 city-level CDN 体量小……
➤ 用 🇯🇵 加载「简繁中+日文」视频很快,但其他的…也就比🇭🇰🇸🇬好一点,但不多……

总之,各家采购 CDN 策略复杂。


5️⃣ 我该用哪的节点?
很难一概而论,毕竟每个人的机场、节点状况、常逛网站等大相径庭。不如用 随附的 .js #油猴脚本 测试一下,并把你的结果+机场分享到评论区。

对于本文环境,🇺🇸最佳、🇯🇵 其次、🇭🇰再次…

⚠️ 测试务必接网线,且最好💉打鸡血排除远距离掉速的干扰!


#漫谈 #技术杂谈 #rtt #延迟 #脚本
LoadingTime.js
7 KB
《SS / Trojan 刷网页的实际延迟对比:上篇》

不少一/二线同时提供 SS+Trojan 协议。众所周知的是,这俩虽然 RTT 相同,但因 Trojan 多一次握手,所以其 HTTP(S) 延迟 > SS协议。那么,优先选 SS 吗?

此时,有必要引入一个相关的问题/争议。不少人认为,HTTP(S) 延迟才最反映刷网页的实际体验。沿着这一逻辑,继而认为,SS 协议的 HTTP(S) 延迟更低,那么在日常使用中就应优先用 SS 节点。
部分人的观念:RTT 延迟对于日常网页毫无参考价值,仅供意淫之用…🥲


👉 问题来了,节点『HTTP(S) 延迟』真的最能反映 “刷网页的实际耗时” 吗⁉️ 省流:不能,其参考价值还不如 RTT

—————
对此,本文专门进行检验,得到了一些有趣的发现:

1️⃣ 相同入口-相同专线-相同落地,同时搭 #SS#Trojan 节点,两者 HTTP 延迟差异较大(≈1次 RTT),但开网页的实际耗时差异→0❗️
如4个子图的左/右箱体所示。仅有的差异来自网络自身的波动


2️⃣ 看到这里,似乎 RTT 才是决定「用户侧网页加载耗时」的关键?沿着这个逻辑,RTT 越低,访问网站就越快?
答案:对,但也不对。

➤『对』的理由:横向对比(同一地区内比较)RTT 相同的节点,网页加载耗时理应相同——图中 #SS#Trojan 的「网页加载耗时」无差异,就提供了“逆否命题”的论据。

➤『不对』理由:纵向对比(跨地区比较),RTT 越低的节点,并不意味着更低的「网页加载耗时」,如图中的🇺🇸🇭🇰这是因为,还有一个巨大的干扰项 #动态文件 ——暂且搁置,到第3点再谈

至此,不妨碍我们先提炼第二个有用的结论

✍️ 严格意义上,节点的 RTT、HTTP(S) 两类延迟都有槽点,但 HTTP(S) 延迟的槽点更大、误导性更强❗️


原文有修改。因字数限制,展开一些论述后,必须剁成两篇

#漫谈 #技术杂谈 #rtt #http #https #延迟 #专线 #协议
对比ss-trojan刷网页的真实耗时.png
439.4 KB
海豚机场测评|用户侧体验|测速频道
《 MacBook 刘海的另一解法》 🍏 MacBook 系列的刘海,可谓是众所周知地恶心!应该不会有多少人能自适应吧?! 目前主流的解法: Dozer (免费, 开源) 二阶收纳、Bartender (收费) 二阶收纳增加交互层级,等等。 最近发现一个更原生的解法:利用终端修改 《菜单栏 右侧》的 App icons 间距。非常简单、优雅。 # 在 macOS 终端中执行如下两行 defaults -currentHost write -globalDomain NSStatusItemSelectionPadding…
《 MacBook 刘海:复原篇》

有人会问,在修改菜单栏间距后,如果想要恢复原状,怎么办?有两种方法。

方法1️⃣:在终端执行如下两行
defaults -currentHost delete -globalDomain NSStatusItemSpacing

defaults -currentHost delete -globalDomain NSStatusItemSelectionPadding

# 随后 logout,再 login 即可生效!


方法2️⃣:或基于上回提到的两行命令,将行尾 -int 8 替换为 -int 16 后再次执行。然后 logout → login 即可生效。

—————
注意:修改 / 复原,都只针对「刘海 右侧」。效果对比如图

—————

此外,若不喜命令行,也可借助 Menu Bar Spacing (免费) 来修改 App icons 间距。借助该程序,甚至无需 logout → login 即可生效❗️

#macos #刘海 #复原 #小技巧 #技术杂谈
《 MacBook 刘海的另一解法》

🍏 MacBook 系列的刘海,可谓是众所周知地恶心!应该不会有多少人能自适应吧?!

目前主流的解法: Dozer (免费, 开源) 二阶收纳、Bartender (收费) 二阶收纳增加交互层级,等等。

最近发现一个更原生的解法:利用终端修改 《菜单栏 右侧》的 App icons 间距。非常简单、优雅。

# 在 macOS 终端中执行如下两行 
defaults -currentHost write -globalDomain NSStatusItemSelectionPadding -int 8
defaults -currentHost write -globalDomain NSStatusItemSpacing -int 8
# 然后,log out 当前用户,再 log in 即可生效!
# 最终效果如图所示(on macOS Tahoe 26.1 public Beta)


如果常驻 Apps 特别多,也可叠加 Dozer 使用。截图便是实例
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若想要复原,见 下一篇的说明 👈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#macos #小技巧 #技术杂谈
海豚机场测评|用户侧体验|测速频道
《从 GFW 泄露文件审视网络代理的未来》 9 月 11 日,一份从 GFW 内部流出的文件(见 gfw.report 的报告, 或 TG 推文)颠覆了许多人对代理安全的既有认知:已快进到 通过植入证书来进行 MitM。 1️⃣ 当前主流的代理方式 或不再安全 泄露文件及其讨论 1、讨论 2 等指出:只要你设备的 “证书” 被污染,无论套多少层加密或隧道技术,对于 #GFW 都不过是衣不蔽体。 ⚠️25-09-20 注:积至 (Geedge) 和 GFW 的关联性 争议不休! 2️⃣ 积至的新技术:以主动…
《积至 和 GFW 究竟有无关联?》

gfw.report 该报告 (简称《报告》) 和本频道上回推文发布以来,大量争议聚焦在 ”积至公司“ 是否为 GFW 的关联实体 (含技术共享、白手套),以及墙是否迎来大幅升级。

争议相关的 三方论点 梳理如下

🔻否定论点,如:
{⓵} 积至有关 FET 组件的部分代码抄袭自开源项目 apernet/ OpenGFW,意味着积至无法获取 GFW 源码,继而推定其不属于 GFW 的关联实体;
{⓶} 若积至与 GFW 无关联,那么基于《报告》所作的推定难免危言耸听;
{⓷} 如果风向走歪,仅凭积至的技术储备,足以让代理上网回归解放前,开发新协议也无解;
{⓸} 方某某 2016 年从北邮病退后,不再牵头 GFW 项目。人走茶凉,积至与 GFW 互不隶属,致使积至技术难以输往 GFW 迭代。
……


🔺肯定论点,如:
[⓵] GFW 为涉密 “9** 计划” 项目成果,自带 “密级”,其主持人 (方某某) 若非执意踩缝纫机,断不敢在他处复刻,故 否论{⓵} 的立论依据缺乏保密常识;
—注:涉密项目与商业项目的工作逻辑迥异。如某知名 985 保密规定覆盖全体 8**、9** 项目。
[⓶] 积至若非 GFW 的实体/白手套,其创立仅 1 年时就接到外国政府的建墙订单,实在不可思议;
[⓷] 积至公司即 GFW 的白手套,却被有意包装为与 GFW 无关,其原因包括:规避潜在的舆论风波、迎合 “密级” 需要,等;
[⓸] 尽管 GFW 和北邮深度绑定,但依惯例,高校总是授予 “领域大专家” 带话语权的终身席位,直至身故——意味着看似在野的积至,其技术库仍能反哺 GFW。
—注:方某某既是院士,又曾主持 9**,更曾任北邮校长,显然备受北邮尊重且话语权应不低
……


🔷 共识论点,如:
(⓵) 积至虽为中小企业,但偏偏短小精悍,跨国承建了巴、哈、缅、埃塞等国 “GFW”,期间还调动高贵的 国资央企 联合作业;
—注:国资央企仅 98 家,国企 > 40万 家,民企 > 5000万
(⓶) 积至参与了新疆、江苏等省墙搭建,即《报告》的此点论述属实;
(⓷) 在特色制度背景下,省墙意味着某种政策的早期试点,但争执双方对试点扩张的概率预期不同。
—注:据哈佛对 1980~2020 年🇨🇳实施政策统计,约 58% 的试点夭折、不再推广全国
……


✍️ 读者请自行判断更接受哪种论点? 欢迎补充其他论点……

#漫谈 #技术杂谈 #GFW #积至公司 #积至 #geedge
《从 GFW 泄露文件审视网络代理的未来》

9 月 11 日,一份从 GFW 内部流出的文件(见 gfw.report 的报告, 或 TG 推文)颠覆了许多人对代理安全的既有认知:已快进到 通过植入证书来进行 MitM

1️⃣ 当前主流的代理方式 或不再安全
泄露文件及其讨论 1讨论 2 等指出:只要你设备的 “证书” 被污染,无论套多少层加密或隧道技术,对于 #GFW 都不过是衣不蔽体。

⚠️25-09-20 注:积至 (Geedge) 和 GFW 的关联性 争议不休



2️⃣ 积至的新技术:以主动 MitM 来监管流量
据悉,积至公司的新技术可通过 蜜汁证书MitM 随时监控、解密你的流量——只需通过各种手段,把它的《蜜汁证书》悄悄植入,成为潜伏在你设备里的内鬼,丝滑小连招即成。

该思路与 iOS 部分代理 #App 的 MitM 去广告等场景类似。只是在 #去广告 场景中,你是主动安装第三方证书。而在积至的新技术场景中,你是被动植入第三方 (投毒) 证书❗️



3️⃣ 今后的安全标准:或不能停留在 “传统加密

RPRX (Xray-core 和 VLESS 开发者) 称其 Reality 协议和抗量子加密 (Post-Quantum Encryption, 简称 Encryption) 特性都独具优势。

开发者推介Reality 对 MitM 的抗性;⓶ 号召中转机场从 SS 切至 Encryption

频道注:#Reality 至少在 GFW Pro Max 的新疆,表现独一档;但后者的整体表现如何,还有待观察

#专线 机场中,S* 等个别引入 Encryption,又如 L*、Y* 等意外改用 Reality;
━ 现仅 ⓵ Xray >= v25.9.5 [9月5日更新]、⓶ Mihomo >= v1.19.13 [8月27日更新] 等极个别核心的新版本支持 Encryption 特性❗️
━ 基于上述核心的 App 名单,见海豚测速-代理工具篇。可利用版本号按图索骥,跟踪 协议 / 新特性 支持动向。


倘若情况变得更加严峻,#代理协议 开发者与 GFW 免不了新一轮的斗智斗勇。明天,你还会翻墙吗?

⚠️ 25-09-21 全文内容有调整

#漫谈 #技术杂谈 #vless #抗量子 #encryption #xray #mihomo
《千兆单线程跑不满的常见原因》

测速跑不满、货不对板……算是TG圈的老生常谈。

现总结几个常见的瓶颈点:

1️⃣ #软路由 CPU性能:坑最多
在招募后端时,我们曾遇到不少:
━ J1900 (早年爆款)、RK3328 (如R2s)、MT7981、S905D (斐讯N1)、RK3528 (如瑞莎e20c) 等低性能CPU
━ ARM v7的古早架构,甚至缺AES硬解

上述芯片通常能跑满国内千兆单线程,会魅惑性地让你以为也能跑满千兆翻墙的单线程?实则不然!

📍实例:黑龙江移动1G🟧、[曾经]广西移动1G、[曾经]浙江联通1G、[曾经]江苏移动1G

🔧1G 建议:X86换 N4500、J4125 及以上,或ARM换 RK3568、MT7986 及以上CPU
🔧2G 建议:X86选 N5105 及以上,ARM选 RK3582、MT7988 及以上CPU



2️⃣ #光猫/猫棒的性能瓶颈:极易忽视
FTTH办理较早/采购偷工减料的光猫性能羸弱,甚至国内测速都跑不满千兆单线程。

📍实例:四川联通1G🟨、广东移动3G🟧、广西电信1G🟫、[曾经]成都联通1.4G、[曾经]安徽电信1G

🔧建议:更换光猫/猫棒



3️⃣ 多层NAT的隐形影响
光猫拨号 + 路由器NAT + 软路由NAT + …(3层及以上NATs),每层转发都有性能损耗和延迟累积

📍实例:[曾经]江西电信1G、[曾经]重庆联通2G

🔧建议:光猫桥接,减少NAT层数



4️⃣ #物理距离 制约:本频道的老生常谈
本机—入口 RTT > 25ms 后的单线程 断崖式掉速

📍实例:《未标注 💉》的远距离后端,如
━ 张家界移动1G(卡在~25ms边缘,🇭🇰/🇯🇵均有 好线路跑得满、差线路跑不满 的“冰火两重天”)
━ 上海电信1G(跑不满🇭🇰
━ 深圳电信2G、广州移动 1G、清远移动II 1G(跑不满🇯🇵

🔧建议:参考 粤港远距离沪日远距离临界线,及解决思路 上篇下篇

📚另注:Win系统自带鸡血补丁!


对于本群bot,在 #招募后端 时我们都做过一对一的问题排解。暂未解决的,也都用🟨🟧🟫做过标记(颜色越深,越跑不满)

——
💊经验上,先天跑不满千兆单线程 #地狱省市 暂不存在!只是,有些家户的网络环境、设备有问题。切勿把这种个例当一般。

#技术杂谈 #打鸡血 #测速 #千兆单线程
测速问题排查(若追求千兆单线程).png
416.3 KB
海豚机场测评|用户侧体验|测速频道
移动-不同省市到🇭🇰延迟梯度.png
上回基于香港节点分析得出:当本机到入口RTT超过25ms时,会面临两个问题:❶ YouTube娱乐跑分无法突破100w,同时 ❷ 测速也无法跑满千兆单线程。

今天我们来探讨三个与日本节点相关的问题:

1️⃣ 日本节点在国内能否跑到100w油管跑分?
答案:不能。

如图所示,即便是访日最快的上海,通过👑👑超顶尖入口到🇯🇵的RTT也已达32ms。根据这一延迟水平,🇯🇵油管的跑分只能达到约90w。

除非未来上货 "上海-大阪" 专线,将RTT压到20ms左右。



2️⃣ 日本节点会跑不满单线程千兆吗?
答案:不会。

跑不满单线程千兆主要取决于本机到入口的RTT,而非节点延迟。虽然入口到🇯🇵的延迟远高于入口到🇭🇰的延迟,但通过简单计算可知:跑满日本节点的千兆单线程比跑满香港节点反而容易得多!

➤ 事实上,对于电信宽带 ➜ 沪电入口,全国超过50%的地区都能跑满日本节点的千兆单线程相比之下,香港节点仅能在广东及其相邻省市才能达到这一水平❗️



3️⃣ 🇯🇵节点延迟高于🇭🇰,访问网站就一定更慢?
答案:未必!

➤首先,对于大部分省市,日本和香港节点的延迟差距在30ms以内。甚至,在江浙沪皖、山东、京津冀、东北的差距仅2~15ms(如图2)。

➤其次,您可以下载 《网页加载分析(改)》#油猴 脚本亲自验证。

➤最后,一个可能令人意外的发现:
即使在日本-香港延迟差距达30ms的国内某城市,对于大多数同时部署了两地CDN的网站,🇯🇵节点延迟虽看似更高,实际加载速度却往往更快


那么,您平时是更喜欢用🇯🇵还是🇭🇰呢?

#技术杂谈 #软路由
三网-不同省市到🇯🇵延迟梯度.png
496.1 KB
不同省市的🇭🇰🇯🇵延迟差距.png
345.4 KB
《RTT和HTTPS,哪种延迟更有参考价值?》
#技术杂谈 #延迟 #RTT #HTTPS #时延 #mihomo

很多人在纠结 Mihomo核心 #统一延迟 是否☑️ 时,常面临两种观点:有人坚持 RTT 延迟测试"自欺欺人",有人推崇 RTT 作为首选指标。
✍️全文省流:
在2025年,选RTT/统一延迟未尝不可!
但若回到2019年之前,那就HTTP(S)延迟



1️⃣ RTT vs HTTPS延迟的区别
往期推文 👈



2️⃣ 为什么说RTT在今天更有参考价值?
❶ 连接复用技术普及
➤ HTTP Keep-Alive 已成为标准配置
➤ HTTP/2 和 HTTP/3 支持多路复用,标志着网络瓶颈从"建立连接的耗时"转移到了"往返延迟RTT"❗️
➤ TLS 1.3 优化(从2-RTT减至1-RTT,支持0-RTT恢复)

🔰根据 HTTP Archive 对近3000万个网站样本的统计,早在2023年支持HTTP/2的网站就已超过70%

❷ 实测验证
➤ 在已建立连接后,无论是主文档(document)、图片,还是其他放置在CDN的素材,加载时间都更接近RTT值❗️
➤ 经测试ChatGPT、谷歌、v2ex等网站的素材加载均如此。



3️⃣ 实用结论
❶ 初次访问🟡:完整HTTPS延迟更有参考价值

🔰此类访问示例:
打开
aaa.com 后立即舍弃,然后访问 bbb.com 后立即舍弃,继续 ccc.com ……
周而复始,永不重样!但脱离了正常场景


❷ 持续访问🟢:RTT最关键,特别对于:
➤ 重复访问的网站及子页面
➤ 使用HTTP/2或HTTP/3的现代网站 (今天的绝大多数❗️
➤ 使用CDN的网站
➤ 交互式App(如社交媒体、音视频/会议、游戏等)

🔰此类访问示例:
¹ 利用 DoH、DoH3、DoQ 等协议查询 DNS。
² 打开
telegram.org 后,点击二级页面 FAQ,然后转去 Moderation 继续浏览。
³ 在 TG群、Reddit、V2ex等灌水,在 YouTube、TikTok、网飞等刷视频,在谷歌、必应、ChatGPT等获取资讯


在2025年还在固守成见——认定RTT是”自欺欺人“。对此,你怎么看?
统一延迟:勾不勾?.jpg
158.4 KB
日趋主流的HTTP2和HTTP3.png
388.6 KB
《关于YouTube跑分和入口距离两个看似不相关的问题》

1️⃣ 先谈谈 YouTube 跑分

许多人喜欢用 油管跑分 作为节点优劣的评估工具,看谁能突破「100万、200万、…」。但实际上,这种 #油管娱乐分,和你本地的带宽关联不大!

🎯 举个极端例子:
假设有人在 上海 拉来一条 #万兆宽带,或许会 误以为 YouTube 跑分能突破100万?

No way!

如果按上海电信走👑👑超顶尖专线到🇭🇰的29ms RTT来估计,闲时的YouTube跑分也很难超过90w——哪怕你用10G家宽,甚至40G IDC宽带。


💡据观察,在谷歌RTT > 25ms (大约) 时,YouTube跑分上限的估算公式:
上限分 = 130 - RTT * 抖动惩罚系数

💡或,更粗略的:
上限分 ≈ 120 - RTT [电/联]
上限分 ≈ 110 - RTT [移动]

若想突破200w分,谷歌RTT则要控制在10ms以内千兆宽带(不刚需2000M宽带)❗️

注意共同的前提条件必须满足:终端设备🉑硬解4k油管视频,且有线连路由器,且本地宽带>500M。


既然 YouTube 跑分和带宽的关系不大,那还剩下什么意义呢?它可以辅助对比节点表现。例如,你有同样25ms RTT的两个节点,如果其中一个娱乐分100w,另一个90w,那么100w分的节点 #抖动 无疑更低。仅此而已!



2️⃣ 25ms RTT 的另一个“魔咒”

在 Linux / BSD 默认参数下,TCP 吞吐在 RTT 超过 25ms 后会明显下降。

这个问题在本频道早前的《TCP 鸡血补丁》推文中曾有讨论。另外,谷歌云☁️ 也提供了详细的原理讲解。


事实上,这个原理恰好又表现成两个看似不相关的症状:
后端到入口 >25ms ➜ 跑不满 千兆线程
终端到节点 >25ms ➜ YouTube 娱乐跑分 达不到100w

注意:仅广东及周边省市能够同时化解以上2个症状,如图所示❗️


虽然前者能通过 sysctl.conf #打鸡血 来攻克,但后者因谷歌(利用RTT估算用户侧带宽)的算法写死,无法逆转。


🧩 所以,25ms RTT 既是 #远距离 临界线,也是 #油管娱乐分 的百万分水岭。你看到的“突破”,其实都是这条延迟线在背后捣鬼!

#技术杂谈 #软路由
电信-不同省市到🇭🇰延迟梯度.png
498.9 KB
联通-不同省市到🇭🇰延迟梯度.png
455.5 KB
移动-不同省市到🇭🇰延迟梯度.png
459.2 KB
#技术杂谈
以下是综合整理的IP检测与落地检测网站列表:

———

1️⃣ IP检测类工具
1. 综合信息查询
1. IP2Location.io
   - 网址:https://www.ip2location.io
   - 特点:提供IP地理定位(国家、城市、经纬度、ISP、ASN、连接速度等)及代理检测(是否使用VPN、服务器代理等),支持API集成和批量查询。 
   - 适用场景:企业级网络安全管理、跨境电商IP质量筛查、广告精准投放。

2. IPinfo.io
   - 网址:https://ipinfo.io 
   - 特点:提供IP的地理位置、ASN、ISP、IP类型(机房/商业)等详细信息,支持API集成,可判断IP是否为数据中心或住宅IP。 
   - 适用场景:基础IP信息查询,判断IP归属及服务商资质。

3. ip.sb
   - 网址:https://ip.sb 
   - 特点:支持IPv4/IPv6地址查询,提供纯文本和JSON格式的GeoIP信息(国家、城市、经纬度),适合开发者通过命令行快速获取公网IP。 
   - 适用场景:快速查询出口IP,结合API集成到脚本中。

4. IPLocation.net
   - 网址:https://www.iplocation.net 
   - 特点:多数据源交叉验证地理位置,显示代理/TOR节点状态,适合快速查询基础信息。

5. IP2Proxy Demo
   - 网址:https://www.ip2proxy.com/demo#proxyresult 
   - 特点:在线检测IP是否为代理,显示代理类型(如VPN、TOR、数据中心)、威胁等级、使用类型(如ISP、商业)、ASN等详细信息,支持开发者API集成。
   - 适用场景:精准识别代理IP类型及风险。

———

2. 风险评分与黑名单检测
1. Scamalytics
   - 网址:https://scamalytics.com 
   - 特点:通过欺诈评分(0-100分)评估IP风险,检测是否涉及垃圾邮件、网络攻击或黑名单,支持代理类型识别(VPN/服务器)。 
   - 适用场景:跨境电商账号注册前筛查高危IP。

2. AbuseIPDB
   - 网址:https://www.abuseipdb.com 
   - 特点:社区驱动的黑名单数据库,用户可举报恶意IP,提供IP滥用报告和威胁类型分类。

———

3. 代理与匿名性检测
1. ping0.cc
   - 网址:https://ping0.cc 
   - 特点:精准检测IP类型(原生/广播IP)、风控值(0-100分)及地理位置一致性,通过大数据分析IP段实际用途(家庭或机房)。 
   - 适用场景:跨境电商/TikTok运营规避平台风控,验证IP是否被标记为机房IP。

2. Whoer.net
   - 网址:https://whoer.net 
   - 特点:检测代理/VPN使用情况,提供匿名度评分(0-100%),显示DNS泄露、浏览器指纹等隐私信息。

3. IP111.cn
   - 网址:https://www.ip111.cn
   - 特点:国内专用工具,检测IP封禁状态及代理情况。

———

2️⃣ 入口/落地的TCPing及路由检测
1. 网络性能与延迟测试
1. 站长工具(BOCE)
   - 网址:https://www.boce.com 
   - 特点:国内测速平台,支持Ping检测、HTTP响应测试,模拟用户本地打开速度,提供全国多节点延迟数据。

2. ITdog.cn 
   - 网址:https://www.itdog.cn 
   - 特点:多地Ping测试,覆盖电信、联通、移动及海外节点,实时显示最快/最慢/平均延迟,适合排查网络拥堵。

———

2. 地理位置与DNS出口检测
1. ip.skk.moe
   - 网址:https://ip.skk.moe 
   - 特点:综合地理位置、DNS出口IP、CDN命中节点检测,支持国内外IP查询,适合验证网络环境是否被CDN代理。 
   - 适用场景:排查DNS污染或CDN配置问题。

2. IPjiance.com
   - 网址:https://www.ipjiance.com 
   - 特点:检测IP纯净度、黑名单状态、云服务关联性,支持跨境电商平台合规性验证。


仅供参考,欢迎评论区留言补充!
《远距离用户侧跑不满千兆单线程翻墙之谜 & 破解之道:下篇》

#技术杂谈

承上篇👈

1️⃣ #打鸡血 💉一定奏效吗?
对。只要某机场在入口省市能跑1G,那么理论上,#远距离 也能跑到近乎同样速度。已利用 #一线机场 #二线机场 实测,总是奏效!

感兴趣见谷歌云☁️的论述



2️⃣ 参数的试错风险和注意事项
建议二次修改《评论区上传的sysctl.conf》,节省试错时间:
❶ 先选一个距你家最近的 /etc/sysctl.conf 作为蓝本,
❷ 再基于此调试net.ipv4.tcp_rmem的最小值、默认值、最大值,取值大小俗称“剂量”。

⚠️ 这3个参数,因你的城市、运营商、带宽及软路由CPU架构而异
➤若剂量太离谱,会导致断流
➤若剂量不精细,抖动不够优雅

📝 剂量建议:
➤性能差的软路由,需更大剂量
➤移动宽带,比电/联需更大剂量
➤省会、地市、县城、乡镇,逐级加剂量
总之,越导致你家⇄入口RTT>临界延迟的干扰,越要加大剂量

📐临界延迟约在25~30ms之间

若追求完美毕业,务必反复尝试仔细打磨。纯属💦体力活



3️⃣ 鸡血实验的操作台
首选:Linux。能做到大胆改,随便试,毫无后遗症!若效果不佳,另调剂量并替换到/etc/sysctl.conf,重启后又是一条好汉。
⭕️次选:Win。因Windows修改注册表后,恢复或会带记忆性,不如Linux无损试错。建议利用专业版Win附赠的 #HyperV 虚拟一个 #Openwrt 进行尝试。
勿选近4年的 #macOS#iOS,或未root的 #安卓,因参数已锁死,无解💀💀💀

注意:
调试时建议🔌有线一线机场,尽量排除干扰!



4️⃣ 进阶参数
数据包排队规则net.core.default_qdisc也可改:
➤fq,默认,稳妥之选
➤fq_pie,抖动控制很香,但性能开销加剧,仅建议x86或临近入口省份的arm尝试
➤cake,适合武汉等 #先天圣地 的精益求精。离多个入口距离不一者慎选!

其他:欢迎补充✍️



5️⃣ 主/旁路由💉鸡血后,局域网设备能否跟着沾光?
能。但翻墙须部署在鸡血路由上(若其为虚拟机,翻墙插件也要挂在同一虚拟机内)。否则,buff无法传递。具体见图“二”。



⚙️更专业的资料,请参考谷歌云☁️Google Cloud教程


欢迎在评论区补充、分享经验,让鸡血补丁更臻完善。
《远距离用户侧跑不满千兆单线程翻墙之谜 & 破解之道:上篇》

#技术杂谈

1️⃣ 远距离路由器→专线机场入口的单线程掉速问题和表现。
当你家的路由器距离专线入口(或前置)较远时,想在默认状态下跑满本地宽带的上限几乎是不可能的❗️

该问题的诱发情形:
- 距 广东 较远,如在江苏、河南、西南、东北,使用🇭🇰粤港专线
- 距 上海 较远,如在两广、西南、西北、东北,使用🇯🇵沪日专线
- 距 北京 较远,如在湖南、两广、东南、西南,使用🇩🇪京德/🇪🇺京欧专线
- 其他节点的入口/前置用户侧地理区位,同理。


经验上,一个共性诱因是:当你家本地路由器→入口的TCP Ping
超过25~30ms之间的某个门槛值后,单线程速度*必然*锐减
,至高会卡在650Mbps左右。

有趣的是,YouTube娱乐跑分与RTT延迟也密切相关,甚至比真实带宽的重要性还要大得多!油管正是通过测量RTT,来间接估算本地带宽容量(娱乐跑分)的,毕竟绝大多数用户都使用各类操作系统的默认TCP参数

🍀🍀🍀
当然,如果你家恰好
#武汉
#合肥
#上海
省会城市,那么恭喜你身处先天圣地🎉!因为你家→三大入口都不远,三花聚顶,“先天”都能跑满!制约你跑满千兆单线程的干扰因素,只会来自机场本身,后文的内容就不用看了。



2️⃣ 那么除了搬家之外,有无破解之道?
有。但需要在家里部署一个基于Linux/BSD内核的软路由,如 #Openwrt,且翻墙环境也要部署在该软路由之上!

通过修改软路由的TCP Buffer参数(俗称 #打鸡血 ),借助它作为主路由或透明网关(旁路由),即可显著提升网络性能,使局域网内的所有设备都能蹭到“鸡血状态”。

⚠️注意:
- 对于Mac Mini软路由。由于macOS 12.x Monterey开始,🍎限制了sysctl.conf修改。因此,只能考虑在macOS里运行一个Linux虚拟机,然后利用该虚拟机
同时充当透明网关+挂载mihomo/singbox翻墙等服务
。否则,也无解。
- 对于iOS/Apple TV。情况与macOS类似,在早几年前的某个版本之后,哪怕越狱也无法修改。
- 对于Android。如果无root,就无法修改sysctl.conf。



3️⃣ 具体如何操作?
若有 #软路由,其实很简单,仅需一步!

🛠思路:调整Linux软路由的 /etc/sysctl.conf ,尤其是有关TCP接收缓冲区tcp_rmem的一行关键参数:

net.ipv4.tcp_rmem = . . . (此处的三个数值,最好基于你所在的省市本地带宽进行微调)
为什么这样做有效?因为,调整TCP接收缓冲区(recv buffer)可以提高网络吞吐量,特别是在高延迟或高带宽的网络环境中。较大的接收缓冲区允许更多的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缓存,从而减少了数据包丢失和重传的可能性。
《深圳联通/电信入口的QoS:哪些省市、哪家宽带用户应回避?》

#技术杂谈

1、#广港专线 入口的潮流变化
采用深联入口的机场,从早期“十三太保",逐渐扩大阵容,至今或已有数十家。因联通的跨境专线向来质优(较之移动)、价廉(较之电信),备受阿里云、华为云等大厂的跨境服务所青睐。

然而,随着三大运营商打击PCDN,相继祭出跨网、跨省流量结算政策,#广港 方向的节点表现受到较大波及,致使部分省份×运营商的用户体验堪忧。

随即,少部分机场增加广东电信入口(如 穗电、惠电,以及四家 #一线机场 的深电),旨在解决跨网QoS问题。



2、那么跨网、跨省问题解决了吗?
简单剧透:解决了一部分,但未完全解决
⁉️

下面用两家一线机场的 深圳电/联 入口简单演示。



3、#深圳联通 入口的跨网/跨省延迟及体验。
💥剧透
:联通宽带->联通入口全国正常,其他宽带视省份+运营商有差异。

❶ 电信宽带(图1a):
建议回避:福建、江苏、江西、四川、重庆
💔 勉强可用:湖南、陕西,以及除深圳外的广东城市
基本正常:余下省份+深圳市内

❷ 联通宽带(图1b):
全国都基本正常

❸ 移动宽带(图1c):
建议回避:河南、辽宁、吉林、山东、四川、西藏、广西
💔 勉强可用:海南、贵州、福建、江西,江苏、北京、河北,以及广东省内
基本正常:余下省份



4、#深圳电信 入口的跨网/跨省延迟及体验。
💥剧透

① 电信入口哪怕对
电信宽带用户
都未必是解药
② 电信疯起来,自家宽带的跨省流量也丢包⁉️

❶ 电信宽带(图2a):
基本正常:仅江西、海南、福建、宁夏、西藏,部分江苏城市
💔 勉强可用:上海、天津,以及除深圳外的广东城市
建议回避:余下

❷ 联通宽带(图2b):
基本正常:仅四川、陕西、甘肃、海南、贵州、广东
💔 勉强可用:西藏、河北、湖北、江苏
建议回避:余下

❸ 移动宽带(图2c):
基本正常:仅北京、吉林、天津、青海、宁夏、西藏
💔 勉强可用:江苏、河北、广西、陕西、黑龙江,广东
建议回避:余下



5、对于不幸的省份×运营商组合,怎么办?
任选其一:
❶ 树挪死、人挪活——抛弃🇭🇰🇸🇬,拥抱沪日/京德
❷ 加钱上大厂云或自建
❸ 换宽带
1a 电信 至 深圳联通.png
230.9 KB
1b 联通 至 深圳联通.png
177.6 KB
1c 移动 至 深圳联通.png
225.7 KB
2a 电信 至 深圳电信.png
228.9 KB
2b 联通 至 深圳电信.png
204.1 KB
3c 移动 至 深圳电信.png
220.2 KB
#15分钟看懂测试结果 #近期需要关注的入口QoS #FAQ #技术杂谈

1. 测试结果的4个核心构成

延迟、带宽、入口、落地(出口)。不存在跨网QoS时,前两者是评判节点实际体验的核心之核心。在这4个构成中,延迟的门道最多,留在最后梳理。


2. 拓扑图中的入口及参考点

在拓扑测试中,入口既有可能是节点的真正入口,也可能是入口的前置服务器。不过深究这个细节,对绝大多数场景的意义不大。

☢️ 目前,可能更值得注意的是跨网QoS问题
❶ 自6月以来,三大运营商为打击PCDN,相继出台跨网流量的结算政策——流量上行需缴结算费。其中,移动最早开始,而联通和电信则从9月底开始。于是,机场入口受到波及,因入口需要转发国外数据回传给用户,这恰好对应入口的上行流量。
❷ 为降低支付给异网运营商的结算费,入口运营商(如深联)对高峰时段的上行流量进行QoS,导致延迟高企、带宽折损。

在三大入口省市中,广东的运营商最为毒辣!因此,
❶ 各机场的跨网问题都爆发在🇭🇰🇸🇬等广港线路的节点
❷ 暂未影响到沪日、京德的节点,但不排除今后出现的可能性
❸ 若高度依赖🇭🇰🇸🇬节点,务必考虑与自己宽带同网的入口❗️

👉三网专线入口天梯表(持续更新)👈


3. 拓扑图中的落地
更好的落地(出口)通常意味着更优质的互联、延迟、带宽,同时成本也更高。但对于挑选机场这件事来说,落地若非“月抛”,就不太需要着重关注——因为延迟带宽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落地的好坏。



4. 测速带宽的参考点:
主流测速bot均使用MB每秒。根据通行约定,MB是MByte的缩写,Mb是Mbit的缩写。两者之间存在1:8的换算关系,即125MB=1000Mb。

【用户侧👨🏻‍💻】只需关注 单线程 测速❗️
❶ 刷网页、音/视频、浏览器自带下载等,均走单线程注意:仅迅雷等专业下载器才涉及多线程。
❷ 网飞、油管等平台4K观影,建议≥50Mbps单线程。若进阶追求”拖动秒加载“,建议≥400Mbps(即50MB/s)甚至更高。

【商家侧🕋】更关注的一般是 多线程 测速,以便检查带宽的极限。

🔐远距离用户突破千兆单线程限速之法:上篇 & 下篇🔐


5. 延迟结果的类型及参考点
首先,不同测速bot的延迟有不同结果:
➤对于HTTP延迟测试,结果包括RTT和HTTP延迟。
例如本频道此前发布的一系列《不同机场横向对比测试》中的“油管HTTP”延迟,以及海豚测速群的@gagacesu_bot即属此类。

➤对于HTTPS延迟测试,结果包括TLS-RTT和HTTPS延迟。
例如本频道此前发布的一系列《不同机场横向对比测试》中的“谷歌RTT”即在此类。

那么,哪种延迟更贴近实际使用场景呢?

❶ 对于 首次访问 某个网站,主要参考HTTP或HTTPS延迟。在这两者中,HTTP应用将逐渐淘汰,HTTPS现已成最主流,建议以后者为准。

❷ 对于 往复访问 同一网站或其子页面,以及游戏、即时通讯App、油管娱乐跑分等,主要参考(TLS-)RTT。

📌 值得注意:
在近年的浏览器、聊天软件及翻墙软件中,都默认启用 长连接(Keep-Alive)机制。所以在访问HTTP(s)网站时,只要仍在keep-alive状态下发起后续的网站访问、即时通讯等,都只需再进行1次TLS握手🤝而不需要重新建立TCP连接和完整的TLS握手流程,此时参考TLS-RTT延迟即可。

综上,在正常情况下,延迟参考价值的优先级为:
(TLS-)RTT >HTTPS>HTTP



6. 延迟多少算好?
1️⃣ 若以网页体验(起速非0时)粗略看,
❶ RTT ≤ 100ms,网页几乎秒开
❷ RTT ≤ 150ms,大多数网页秒开
❸ RTT ≤ 200ms,轻量网页秒开,但重型网页略有延迟

2️⃣ 若以苛刻标准评判节点质量,
🇭🇰RTT
—穗深 ≤25ms上乘,≤20ms顶尖【直连极限 深港7ms】
—武汉 ≤40ms上乘,≤35ms顶尖
—上海 ≤45ms上乘,≤40ms顶尖
—成都 ≤50ms上乘,≤45ms顶尖
—北京 ≤55ms上乘,≤50ms顶尖
—乌鲁木齐 ≤100ms上乘,≤95ms顶尖

🇯🇵RTT
—上海 ≤55ms上乘,≤45ms顶尖 【直连极限29ms】
—武汉 ≤70ms上乘,≤60ms顶尖
—北京 ≤80ms上乘,≤70ms顶尖
—穗深/成都 ≤85ms上乘,≤75ms顶尖
—乌鲁木齐 ≤110ms上乘,≤105ms顶尖

🇪🇺核心国RTT,🇩🇪为例
乌鲁木齐 [墙外TSR+] ≤85ms、二连浩特 [墙外ERMC+] ≤94ms
—北京 ≤160ms上乘,≤145ms顶尖【北京联通走ERMC 2020/旧线路,直连极限109/124ms】
—武汉 ≤180ms上乘,≤165ms顶尖
—上海 ≤185ms上乘,≤170ms顶尖 【上海电信走TSR 2021/旧线路,直连极限136/147ms】
—穗深/成都 ≤195ms上乘,≤180ms顶尖
🇭🇰 RETN [乌鲁木齐-↩️︎TSR 2021/旧] ≈143/159ms,电讯盈科 [北京↩️︎ERMC 2020/旧] ≈146/169ms
—乌鲁木齐[墙内] ≤210ms上乘,≤195ms顶尖

注:
① 联通/电信的中欧陆缆,于2020/2021年新扩容的线路因不再绕行莫斯科、斯堪的纳维亚半岛,延迟有优化。
② 对于主流的英、新、美节点延迟:
🇬🇧:以德国/荷兰

+5ms为参考;
🇸🇬:以香港+40ms为参考;
🇺🇸:以日本+90ms/150ms作为美西/美东的参考。
#深联十三太保 再见, #前海四杰 你好!
《对AS135061 深圳前海IXP的观察

#技术杂谈

今日, #原唯云四杰 新换了 #深圳前海IXP 的BGP。从目前本频道掌握的信息来看,梳理如下几个常见疑问和可能的答案:

1️⃣ 深圳前海IXP是什么?
四大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(IXP)之一,属于2019年以来国家级战略“东数西算”配套设施,致力改善区内跨网及东/西部之间的网络性能

新IXP分布:深圳前海、宁夏中卫、浙江杭州、上海临港。
✍️ 如前海已接入电、联、移、广四大运营商,华为、阿里、腾讯等大厂云,以及部分二级运营商和IaaS。


2️⃣ 新型IXP相对于旧的16个NAP有何优势?
❶ 提升跨运营商/IDC的网间互通性能。

✍️ 例如,杭州电信到杭州移动曾经跳数较多(杭电 -> 沪电 -> 上海NAP -> 沪移 -> 杭移),导致跨网时延居高不下。而IXP可实现在杭州本地互联,显著降低延迟。

❷ 改善远距离尤其东/西部间的网络性能。

✍️ 如宁夏-北京,从原本35ms(西安NAP)大幅降低至20ms(中卫IXP)。此外,中卫IXP周边大区也可从中获益。


3️⃣ 一个自然而然的问题,新型IXP入口的疗效究竟如何?
不看纸面,看疗效。本频道借助 #乌鲁木齐电信 后端对延迟进行测试。

该观测点的优势:
❶ 首先它是电信,契合AS135061的电/联双组网;
❷ 相对深圳,既符合远距离,也归属IXP重点优化的西部;
❸ 乌鲁木齐—宁夏IXP—深圳IXP,较之“乌市—西安NAP—广州NAP—深圳”的传统路由基本不新增绕路。
遗憾的是,我们 🚫
未找到🚫
前海IXP相对于深圳联通具有时延优势
的证据❗️
✍️#库洛米 (深IXP) 对比 #YTOO (深联) 的🇭🇰🇸🇬,延迟🈚显著优化;反倒略逊YTOO一筹,着实出乎意料!


4️⃣ 补充
10月1日
据成都电+联、广州移动、湖北移动、广西电+移的测试,丢包、掉速严重。
☢️ 晚高峰和闲时差异巨大:深圳/广州电信
带宽与延迟稳定:珠海/佛山联通,及走 #无锡Pub云 的上海、浙江。

有趣的是,以成都为例: ❶奶昔强改host到
入口后大幅改善。❷IMM的前海跨省性能,属四杰里唯一较安好的。

总之,IXP跨区跨网仍不完美,建议谨慎决定❗️
✍️ 其他区域体验,欢迎留言补充

#唯云四杰  #新疆电信  #深圳前海IXP
新疆电信-库洛米-前海IXP.jpg
274.3 KB
新疆电信-奶昔.jpg
734.4 KB
新疆电信-IMM.jpg
615.2 KB
新疆电信-Amy.jpg
503 KB
新疆电信-库洛米.jpg
349.7 KB
新疆电信-YTOO.jpg
488 KB
图例.png
232.4 KB
#技术杂谈
针对一些意见的回应:

1️⃣ 大、小包是指什么?
大小包的称呼是取自TG圈一种通俗化的说法,而非我们原创。严格来说,小包 指小尺寸的数据请求,大包 指较大的数据请求。


2️⃣ 数据请求多大算大,多小算小?
首先,我们不是基于“先验”来定义,而是基于各机场的实际表现进行“后验”概括。从之前的图来看,部分机场香港节点在2MB和5MB之间存在跳跃,那么姑且概括2MB及以下为小包,5MB及以上为大包。这仅仅是便于描述的概括。


3️⃣ 有无可能所谓“阴阳分流”指的是传输段,而不是落地?
确有可能。事实上,有关阴阳分流,暂可从大家集思广益中梳理如下可能:

Github CDN优化策略
。这点首先排除。从基于相同控制变量的实测来看,部分机场有延迟跳跃,而与此同时的另2个(对照组)机场却无延迟跳跃。假如Github CDN有优化策略,那么没理由针对不同机场呈
歧视性差异

📝注1:DNS均套香港IP的ECS,只会就近连🇸🇬CDN。
📝注2:Github在亚太仅有🇯🇵🇰🇷🇸🇬三处CDNs,但香港至日(韩) RTT约52ms(76ms),都远大于阴阳25ms剪刀差。

国内段路由在测试时存在变化
。该可能性也可以排除,因控制变量包括同一软路由和宽带、深联入口、测试在短时间内一次完成。测试的网络环境既非广电宽带,也非二级运营商,且维持相同控制变量。

❸ 落地存在分流。这是最具争议的一种可能性,起源于坊间关于Jinx的传言及讨论。今日,我们又利用同处新加坡的VPS自建网盘实测,
虽不能彻底排除这一可能性,但其发生的概率应当降低
。理由是:我们通过测试自建VPS网盘的延迟,不论数据包尺寸,#原唯云四杰#TKV 延迟均在145ms左右且IP均为同一落地IP——该延迟接近阴阳线路的“小包”延迟155ms,但高于阴阳线路的“大包”(或白名单)延迟130ms。

❹ 跨境线路的分流,或许是最大的可能性!可能的解释是:小包被路由到一条成本占优的链路连通落地,可能经过更多中间节点,因此延迟更高;大包则被路由到一条延迟较低(但成本不占优)的链路。


4️⃣ 再谈阴阳分流对用户和商家的影响。
如果可能性❹是成立的,就有必要从三方面来谈:

👥 用户体验

由于小数据请求场景中,网络性能要求不高,如常规网页场景,通常50ms内的
延迟差
都不易察觉。而流媒体场景,传输性能的敏感度更高(如YouTube娱乐分就与RTT延迟
负相关
),则适合走“大包”链路确保低延迟。其他场景就看商家的
白名单
如何设置了。

💼 商家成本

据Akamai统计,Smaller Packet(小包)虽单个包小,但累积量大,占全球70%以上流量。将小包流量通过较为经济的高延迟链路传输,节省带宽成本;而将大包通过低延迟、高成本链路,确保传输质量。这在运营成本上,也合乎情理。

💰 产品售价

阴阳分流的短板似乎不多,但好处呢?有助于在成本、售价和用户体验三者之间找到 #
平衡点

如果商家在削减自身成本的基础上,
进一步让利给用户,将售价定在甜点区
(如专线 ≤0.2元/GB),那必定喜闻乐见。例如回应过此事的机场/频道,就不失为一家在三者之间取得较好平衡的例子,也是值得推荐的。
1️⃣ 首先,我们从未试图给某些机场或服务商“定罪”,而是通过客观数据呈现现象,并鼓励用户自己分析和判断。我们的意图是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机场节点的实际表现,而不是去刻意偏袒某一方。#技术杂谈
本频道从不以盈利为目的,无论是测速,还是推广。
本频道立场更倾向站在用户侧,而非机场主侧。甚至,既有评测也大多是自购订阅和群友送测。


2️⃣ 我们理解有些用户可能确实因为这些分流策略而受益,比如在某些场景下通过优化的节点获得更低延迟的体验。
哪怕这个体验仅仅来自刷新节点延迟、见到较低的纸面延迟而获取到的快感。

然而,这种策略在特定高风险场景下(如访问高安全性网站)*可能*导致意外后果。或许我们的测试暂时还不够全面,但真理永远是在正反驳斥中越辩越明。
📌为什么说只是一种*可能*?诚然,也有可能是线路段出现分流——这个细枝末节,我们会持续关注。但不论如何,更重要的一点是,降低成本却蒙蔽用户的行为,终归不可取。

我们希望抛砖引玉,呼吁更深入、更专业、更全面的讨论加入进来!


3️⃣ 网络技术和架构复杂多样,我们非常欢迎不同的意见和更多的讨论。通过多方探论,让大家能够更全面地认识到不同策略背后的利弊,真正成为受益者,而不是以某种上位者姿态宣布谁为“受益者”。
理性评估无疑好过感性评判,我们希望的是尽可能基于公开、透明、可复制的方法论得出客观的证据,而不是玩江湖、摆资历的泛泛而谈。

📌各类图中都有复现思路和关键步骤,见相应的Methodology for Replication


4️⃣ 我们的测试结果和分析是基于当前环境下的观察,旨在揭示一种可能的现象,而不是对大厂架构或特定策略的全面判断。我们很愿意与大家一同探讨这些策略的合理性,促进对机场节点的更深认识。
📌郑重强调:本频道从不鼓励因为某机场的某一方面很好就一味鼓吹,也不建议因为某一方面较差就一棒打死。

最后还有一句话:如果有建设性的驳斥,非常欢迎!但是 Please stop the cheap talk. Just show us data, show us evidence!
#原唯云四杰 #奶昔 #库洛米 #IMM #花云 #咸鱼加速器 #TKV #阴阳分流 #香港 #广港 #技术杂谈

1️⃣ 我们尝试厘清究竟是Jinx的阴阳分流策略,还是奶昔自己的策略。遗憾得知,不管是Jinx还是Eons落地节点,都存在阴阳分流。

2️⃣ 意外发现,TKV也*可能*存在大小包的阴阳分流。

控制变量:
❶ 同一个网络环境(含运营商+Openwrt+Openclash+深联入口机场)排除软硬件和国内线路干扰。
❷ 相似的时间段:排除时段干扰。除此,每次对同一机场节点连续、每隔2秒一轮curl,且每轮都逐个curl不同大小包,以此循环100轮。
❸ Curl同一网站即Github的🇸🇬CDN:排除机场对流媒体(或其他正常分流需求)的识别干扰。

对照组:
❶ 符合常理的机场相应区域节点

FAQ:
❶ 这个图是什么?
这是折线图。
横轴:包大小(Packet Size),由小至大依次是:512KB、1M、2M、5M、10M、25M。
纵轴:利用节点访问Github的HTTP延迟
图中的每一条线,代表某个机场的某个节点

❷ 这个图怎么看?
理论上,如果没有阴阳分流策略,不论数据包文件有多大,从客户端发出请求到接收到第一个字节响应的时间(Start Transfer Time)都应当趋同。
#️⃣ 例如 #FlowerCloud#NexusCloud (咸鱼加速器) 的延迟近乎一根水平线,这才是正常情况。
反之,如果数据包大小能够改变延迟表现,那就意味着存在“大小包分流”。
#️⃣ 例如,图中 #Nexitally#Kuromis#IMM#TKV 都在2MB与5MB之间存在“延迟跳跃”(约25ms断层),那么就有理由怀疑,2MB及以下、5MB及以上走的实际链路是不同的。否则,不会出现这种反常情况。


❸ 只要用起来顺手,阴阳分流又能奈我何?
首先,2MB的数据包在网页浏览中已经不算小了,哪怕图片素材很少的谷歌搜索页面都在2~10MB左右。

然后,可以想象一个场景:如果一个页面是2MB,下一个页面是5MB甚至更高,那么浏览时因自动触发的阴阳分流,*可能*导致访问网站的IP反复横跳——此时,轻则触发部分网站的验证码;重则导致账号被封❗️

#️⃣ 这在访问 #OpenAI #ChatGPT #Claude #Twitter 等高风控网站时,*可能*非常危险☠️
1阴阳分流:原唯云四杰区分Jinx和Eons节点.png
273.4 KB
2阴阳分流:加入TKV.png
273 KB
 
 
Back to Top